首页 >> 廉政文化 >> 清风古今 >> 正文

西安家训故事|手敕劝学汉高祖

来源 :西安家训故事   作者 :    点击量 :    发布时间 : 2022-06-01 14:46:00

[原文]

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译文]

你要勤奋学习,每次上奏章,应亲自书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解读]

原文选自清严可均辑《全汉文》中刘邦《手敕太子文》,是汉高祖刘邦在病危之际,确立太子刘盈为继承人时,亲笔写下的遗训。在这份遗训中:汉高祖悔恨自己早年轻视文人、不爱学习的行为,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刘邦(前256一前195),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秦朝泗水郡沛县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出身农家,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他举兵响应,攻取沛县,被众人推为沛公。后投奔楚军将领项梁,与项羽约为兄弟,共同伐秦。公元前206年,

刘邦率军挺进关中,所过皆克,到达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灞水西高塬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进入关中后,废除了秦朝的严刑苛政,仅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意思是说,杀人者要偿命,伤人和偷盗者要判罪。刘邦以此代替了秦朝的严刑峻法,深得秦人拥护。

项羽进入关中后,驻军鸿门《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鸿门堡村),打算攻打刘邦。刘邦听到消息,亲自前往谢罪,才得以幸免。项羽分封天下时,以刘邦为汉王,据有巴蜀、汉中一带。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在汉中,拜萧何为丞相,韩信为大将军,率领大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今陕西宝鸡),平定了关中,并向东进攻。公元前 203 年,楚汉言和,以鸿沟(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为界。第三年,刘邦听从张良、陈的建议,趁项羽撒兵之际,追击项羽,与韩信、彭越等部将项羽围于垓下(安徽灵壁南),项羽败走乌江,自勿而死。同年刘邦即皇帝位,国号为汉,建都洛阳,不久迁都长安 (今西安市),史称西汉。

刘邦在位期间,继承了秦朝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先后剪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将原六国的贵族迁到关内,并分封了九个同姓王,控制天下。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他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让士兵复员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鼓励外逃民众回乡,恢复其爵位田宅:将自卖为奴者变为庶人,减轻农民田租,实行“十五税一”。对勾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关市”,缓合双方关系。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稳定。刘邦在位七年,死后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后世称作汉高祖。

刘邦在称帝之前看不起读书人,不喜欢儒生。有戴着儒冠的人来见他,他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在里面撒尿。跟儒生说话,也经常破口大骂。一次,一位叫郦食其的读书人去见他,刘邦的门客奉劝郦食其不要以儒生自居,郦食其便说自己是高阳酒徒。刘邦十分喜爱,召见了他,两人一见如故。“高阳酒徒〞后来演变为成语,指好饮酒、狂放不羁的人。

建立西汉王朝后,刘邦曾问群为何他能取得天下?大的回答都未能切中要害。刘邦总结道:“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決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中断军粮供给,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人才,我能使用他们,这是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

刘邦身边有一儒生,名为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谈论儒家典籍,要刘邦从其中吸取治国安民的道理。刘邦听得多了,就十分厌烦,发火道:“天下是骑在马上打下来的,学这些儒家典籍有什么用?,陆贾回答说:“可以骑在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骑在马上治理天下。”刘邦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改变态度,虚心向陆贾请教,并让他将历代的兴亡教训和儒家典籍中的治国智慧整理出来。陆贾便写成了二篇文章,供刘邦学习参考。除此之外,刘邦还下读心改掉轻儒贱学的习惯,开始请人讲书论道,起用儒生担任朝廷官员,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这对巩固汉初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邦作为布衣皇帝,心胸豁达,能自我反省,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就及时改正,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刘邦认为嫡长子刘盈软弱多病,难当大任,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他,就想立刘如意为太子。大臣们听到消息后,多有劝谏。后来,吕后和张良合谋,请出“商山四皓”来辅佐刘盈,才保住了太子之位。

汉高祖十二年195年三月,刘邦染病在身。他在弥留之际,决定立 16岁的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他亲笔撰写了《手敕太子文》,对自己早年轻视文人,没有认真学习进行了自我批评,告诫太子刘盈要勤奋读书,并要向朝中大臣学习。

刘邦在《手敕太子文》说: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直到登基后,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是让

别人讲解诗书,了解其中的意思。回想以前的行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古代的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不珍惜天下,而是因为他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人有好的牛马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嫡长子,我早就有意立你为太子。大臣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都没有请到,他们却为了你而来,由此可见你能够担当

大任。现在决定由你作为我的继承人。

刘邦回顾自己以前的行为说:“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也就是说,我平生没有学习书法,仅在读书习字时知道一些而己,因此文辞写得不大工整,但还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现在看你写的宇,还不如我。你要勤奋学习,每次上奏章,应亲自书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刘邦还告诚刘盈,要尊重朝中年老的大臣。他说:“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这些公侯,都是和我同辈的,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你要以礼下拜。还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在《手敕太子文》中,刘邦深度剖析了自己荒于学业的行为,以此来教育刘盈,让儿子吸取教训,认真读书学习,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他还告诚刘盈要礼敬老臣、重臣,尊敬别人,对人以礼相待。刘邦态度诚恳,话语间沆淌着舐犊深情,同时也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他希望刘盛认清自己身份,勇于担当国家重任。

刘盈继位后,继续任用萧何为相,后来还以曹参为丞相,推行仁政,减轻赋税,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

 

[点评]

作为开创大汉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在去世前能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去,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告诚太子,其言字字珠玑、饱含真情、充满期盼,至今读来仍让人深受感动。他以身说教,劝人学习尊重他人的遗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的训诚,与我们党一直倡导的领导干部要亲自撰写文件、自己动手起草讲话稿的要求不谋而合,为我们今天建设身体力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供了历史典范和良好榜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