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文化 >> 清风悦读 >> 正文

红色家书|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 --朱德写给前妻陈玉珍的信

来源 :红色家书   作者 :    点击量 :    发布时间 : 2022-06-01 14:41:12

红色档案

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的第

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家庭。早在青年时期朱德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1909年,他开家乡远赴昆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他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朱德同志目睹军阀混战使国家陷入四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的悲惨境地,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出路问题。他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毅然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先到上海、北京,后又远渡重洋,执着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2年,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朱德同志参加中国共产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把自己的切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崇高事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同志参与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在党、国家、军队重要岗位上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决策,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同志称赞朱德同志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红色家书

玉珍:

九月十二日的信于九月廿七号在前线作战区收到,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日。家中支持多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我的母亲仍在南溪或回川北去了,川北的母亲现在还在否,川北家中情况如何?望调查告知。庄弟及礼书、尚书、宝书、许明扬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因此,无论什么事都可办好。昨廿四五两日,我们的八路军打了几个小胜仗,夺得大炮一门,弹两千多发,战车七十四辆,打死敌人千多个,俘二百多,得军用品很多,全线士气为之一壮。如各军军都同我们一样,那就不难打退政人和消灭敌人。平南飞陕尚未见面,是否来山西还不知道。以后不宜花去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

朱德

九月廿七

 

玉珍:

由南溪来信数封均收到,悉一切情形,又家中朱礼书来

信亦悉。

许明扬近到我处见面示谈及家中情况。十年来的家中破产、调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会之破产,这是当然的结果。尚书死去,云生转姓,后事已完,我再不念及。惟两老母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接济两母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活,望你独立自主的(地)过活,切不要依赖我,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绝)非虚语。现时虽编为国民革命军,仍是无薪水,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即将来亦无宁日。我这种生活非你们可能处也,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我虽老已五十二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万望你们勿以护国军时代看我。

望你独立自主,决不宜来前方,亦不应依赖我。专此布复。并望独立。

朱德

十一月六号

家书赏析

这是朱德1937年写给前妻陈玉珍的两封信。朱德时任八路军总司令,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五师在平型关战斗中消灭日军1000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朱德在信中也难掩激动之情,详细介绍此捷战绩,乐观期待“如各军都同我们一样,那就不难打退敌人和消灭敌人”。

9月27日这封信可知,朱德与陈玉珍已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彼此音信不通,实际上两人在1937年9月上旬才恢复通信。朱德在外投身革命的滚滚洪流,而陈玉珍则在四川照顾着家庭。信中提“我的母亲”指的是朱德的养母刘氏,1934年养母曾去陈玉珍处由她赡养,而“川北的母亲”指的是住在川北仪陇县的朱德生母钟氏。

在家与国之间,面对时代形势,朱德优先选择“对革命尽责”同时积极发动家中更多人参加革命。在这封信中,朱德询问了弟弟朱代庄、侄子朱礼书和朱尚书、儿子朱宝书、外甥许明扬等人的情況,表达了“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的期盼。

更使人动容的是,朱德身为八路军总司令,不仅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而且在执行纪律上堪为模范。他告诚“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即便是来探望他的家人也“不宜花去无用之钱来看我”,来了难以按待。他表示“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可见其自律甚严

第二封信写于1937年11月6日战事间隙1937年10月中旬朱德指挥八路军同国民党友军配合,展开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忻口战役。在这一阶段,朱德日夜辛劳,奔忙于总部和各部及友军之问。在此期间他收到了陈玉珍的数封来信,辛劳之中,他于1937年11月6日给陈玉珍回了这封信。

在这封信中朱德提到了四川老家的情况,他以沉痛的笔触写道: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他在信中向陈玉珍交代变卖老家部分产业以赡养仍然健在的生母与养母后,庄重地表达了自己始终未变的抗日救国的决心:“我虽老已五十三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心杀敌

 

【红色逸闻】

朱德之“德”:“红色的品德”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谈到朱德时赞叹道:“‘朱德’这个名宇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在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时候改名朱德。正所谓人如其名,朱德--“红色的品德”

,斯诺的赞语高度概括了朱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光辉一生,是朱德大公无私、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严于律己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