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领导要论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千年梦圆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    点击量 :    发布时间 : 2022-09-05 16:04:37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万余座桥梁,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这些桥梁,不仅是出山路、产业路、旅游路,更是人们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致富路。图为兰海高速贵阳至遵义复线扩容工程楠木渡乌江特大桥。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小康,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冲刺、决战决胜,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成为现实,14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2020年3月6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所有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中西部22个向中央签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的省份一直开到县级。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理念,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贫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风险,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进军。

  2012年11月,国家博物馆内,《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的郑重宣示。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一个月后到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全面从严治党”。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时强调,“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引领。

  党的十九大科学把握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全面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内外因素,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部署。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更加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14亿多人民、56个民族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人民至上是最鲜明的底色

  忙完农活,70岁的沈怀德拿出一本“现金日记账”,记录下全家当天的收支:卖了22只鸽子,收入650元;买化肥,支出750元;水稻打农药,支出180元……这是他40多年来的习惯。

  从1981年开始,这位湖北省崇阳县铜钟乡清水村的村民就坚持每天记账,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购置家电、翻修房屋、看病住院等,笔笔记录在册。从刚分家时的入不敷出,到家庭联产承包后的首次结余,再到2018年年收入首次超过10万元,这些细碎收支反映的不仅是沈怀德的家庭变化,也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奋斗历程。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确立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标,实行“军令状”式责任制,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组织体系,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冲锋陷阵,党和人民一起奋斗,形成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至上是鲜明底色。党中央坚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遍及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021年12月31日晚,林占熺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

  “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铿锵有力的话语让这位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深受鼓舞、干劲更足。

  曾经,林占熺的菌草技术让菌草业成为闽宁扶贫协作的重要产业,一大批农户因此脱贫致富。如今,年近八旬的他把目光放在了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上,志在“种下黄河千里菌草生态屏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走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又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乡村振兴的长轴画卷上展开。

  新征程,再出发。前不久,2022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面对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这是来之不易的正增长。数字背后是党和人民继续奋斗的坚实步伐:夏粮在历史高位上再增产,端稳“中国饭碗”底气更足;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一飞冲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捷报频传;《国家公路网规划》印发,“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有序推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未来一片光明,但前路不会平坦。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明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一重大论断,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显著优势进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阐释,把我们党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是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的接力跑,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