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廉政新闻 >> 正文

【网络中国节·清明】文明祭祀,让清明更“清”

来源 :华亭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中心   作者 :    点击量 :    发布时间 : 2025-04-03 10:28:41

      

      又见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清明”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也是一个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节日以“祭祀”为主,除了追思先祖、表达孝道,祭奠英烈、抒发缅怀之情外,还是一个小长假。如何把新时代的清明节过得更好,最关键的是要让这个节日充满文明和文化的味道。

      过一个“有文明”的清明节。过去,一到清明时节,就充满了浓浓的“烟火味”。祭祀时,焚香烧纸、“狼烟四起”,不仅带来环境污染,甚至是火灾隐患。进入新时代,清明节就应当有新气象、新味道,就必须过成“有文明”的节日。所幸,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现在大多数人都移风易俗,摈弃了陈旧落后的祭祀方式,像鲜花祭祖、网上祭祀、植树扫墓等文明新颖的方式成为人们的首选,清明节在回归“清净”与“低碳”的同时,让清明节的文明新风焕发了勃勃生机。近些年,中央网信办及各地网信部门大力推进网络中国节·清明主题活动开展,积极倡导清明节以健康、文明、低碳、有序的形式进行祭扫,经过政府大力宣传普及和人们的躬行实践,全国各地文明祭祀已经蔚然成风,清明追思实现了“文明相伴相行”。

      过一个“有文化”的清明节。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在千百年历史传承中遗留形成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进入现代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懂得清明节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从中感悟和增强文化自信,并获得文化精神上的熏陶。首先,过清明节是一种“寻根文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追思故人、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一个小小节日把今天和过去、现代与历史连接起来,让活着的人们以此“寻根”。其次,过清明节还是一种“春耕文化”。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就生动反映了清明是一年之中耕耘播种企盼秋收的文化内核。春天是一年奋斗的开始,在清明节这个时刻对过往的事物在表达缅怀的同时,更好地积蓄新的奋斗力量,正是为了更好活在当下,创造未来。这也是品味传统文化带给今人的智慧所在。

      让文明和文化照进又一年清明节的现实,这正是过一个“景清日明”的节日目的所在。让我们不断传承节日的优秀文化,不断焕发新时代的新风新貌,就会使清明节过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多姿多彩。